2014/10/13
大阪城
位於日本大阪市中央區(古屬攝津國東成郡)的大阪城公園內,為大阪名勝之一
大阪城與名古屋城、熊本城並列日本歷史上的三名城...
從日本戰國時代開始,看看大阪城的坎坷命運...
1583年,豐臣秀吉在石山本願寺的原根據地上建造大坂城
1614~1615年,經歷了大坂冬之陣、大坂夏之陣,大坂城也在此役中化為灰燼...
1620年,開始重建大坂城
1868年,舊幕府軍反抗維新政府的鳥羽伏見之戰,大坂城也在此役中遭到兵火幾近全毀
現存的大阪城為1931年由民間集資重建,在經歷了二次大戰美軍轟炸與大火
之後陸續修建,直到1997年的重修工作使得城堡煥然一新
大阪城不僅是日本第一名城,也是日本前所未有的最大城堡
城牆四周建有護城河,附近有風景秀麗的庭園和亭台樓閣
漫步其間有種回到過去的錯覺~
護城牆上的建築物稱為"櫓"
位於玉造口旁的一番櫓,建於1628年,為大阪城的重要文化財之一
櫓又稱為「矢倉」、「矢藏」,原本是收納弓箭的(武器)倉庫或是射箭的陣地
櫓的位置通常位於守城中重要的地方,例如城郭的角落
佔地面積達106.7公頃的大阪城公園
園內有日本庭園、豐國神社、大阪城音樂廳、梅林、刻印石廣場、西之丸庭園、大阪城弓道場、大阪迎賓館、棒球場等設施
雖然我們只是走走逛逛的參觀,但隨便繞一繞也花掉了一整個上午的時間
慢慢地往城牆內前進,眼前的就是大阪城的天守閣~
不完整的合照^_^
大阪城本丸的正門:櫻門
櫻門的右邊大石稱為「龍石」、左邊大石稱為「虎石」
傳說江戶時代,這兩塊石頭一淋到雨在石面上便會顯現龍虎之姿...
大阪城公園一覽
進入城堡內,映入眼簾的為"蛸石"
這塊蛸石,高5.5m、寬12m,重量約130噸
石塊的左方有一處石紋變色(照片最左側),看起來就像章魚一樣,所以叫「蛸石」
這些巨大且完整的石頭,在古時候打仗有著極大的防護作用
只是要將如此巨大的石塊疊放與切削整齊,以當時沒有動力機具,光想就累人
來到了日本庭園區
十月的大阪城公園綠蔭盎然,今天氣溫算是頗為舒適
但也因為颱風的逼近,忽雨忽晴...算是讓我們見識一下不同天氣的大阪城
時光膠囊
大阪城公園內有著一處與環境完全不同調的景觀建物-時光膠囊-
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時由每日新聞及松下電器所埋下的
據說裡面放了代表日本的東西,如國旗、木屐、和服、還有一些電子產品
這個時空膠囊的目的是為了讓後代子孫知道過去日本有過什麼東西
時空膠囊必須要等到規定的時間才可以打開來看,2000年時打開過一次,下一次打開的時間是2100年
所以這輩子是看不到了....呵呵
來個完整的合照...除了我之外^^"
到此一遊
天守閣
天守閣是城郭的象徵,城內建築物之中最別出心裁與追求奢華
豐臣時代的大坂城天守閣於1585年建成,當時豐臣秀吉邀請了諸侯及歐洲人傳教士
展示炫耀天守閣的華麗外觀、從展望台看到的景觀與奉送的寶物等等...
現在的天守閣建成於1931年,是模仿豐臣秀吉時代的天守閣建造的,為鋼筋混凝土結構
目前被規劃為博物館;
1樓介紹豐臣秀吉的生涯、2樓展示大阪城及日本城堡基礎知識的資料
3樓及4樓提供了豐臣秀吉及戰國時代相關史料
5樓比較有看頭,以影像及栩栩如生的縮小人物模型介紹大阪夏之陣的激戰戰役
7樓有豐臣秀吉修築大阪城與完成統一大業的相關事蹟
8樓則是高50公尺的瞭望台,可以一望大阪城公園與大阪城街景
可惜因為跟團時間關係,無緣一覽閣內景觀....下次吧!!
也許因為颱風關係,飛颺的雲層讓天守閣的氣勢非凡~
「殘念石」
天守閣下方橫陳著兩塊「殘念石」
據說是在1620年重建大阪城時(因為大阪城在1615年大阪夏之陣時已付之一炬),從香川縣的小豆島搬來很多的石塊
因為數量實在太多了,最後沒用在築城的石頭,就被稱為「殘念石」....
好像有點矯情....哈~
舊大阪歷史博物館
置身其中好似來到歐美古老大專學院
園區內有著大大小小的黃色武士人形立牌,這算是裝飾藝術吧!
豐城秀吉
大阪城西之丸庭園
在颱風靠近忽晴忽雨下,結束了大阪城半日遊行程...
這是京阪神之旅的第五天,下午還有東大寺與道頓堀...
午後...颱風...真的來了^^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