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/11/28
三峽舊稱「三角湧」,三角湧庄之名始見於嘉慶八年(1803),
形成街肆後以土名『三角湧街』相稱。
「湧」的台語意思是「水起浪」的意思。
因為三峽位於大漢溪匯納橫溪、三峽溪的地方,是一塊三角形平原,
上述三條河流在此匯集,溪流激盪,所以稱為「三角湧」。
民國九年時,改為三峽而沿用至今。
乾隆末年、嘉慶初年間三角湧地區人口聚增,農產亦增,漸漸形成街肆,
商業日漸興盛,三角湧溪昔有航運,可通行中小型帆船,
三角湧市街成為附近聚落農產與日用品交易買賣的集散地,
大菁是淡水河流域最早的大宗經濟作物,大菁是一種染料植物
,當時一般百姓穿的布衣便是由大菁所製成的藍色染料所染的,
三角湧所產的大菁可經由水運輸出,又有清澈的河水可供漂洗染布,
這些有利的條件帶動了三角湧染布業的興起。
就是這樣的歷史淵源,這些年來在文史工作者與地方政府推動觀光活動
所以開始有了"三峽藍染節"(每年八月底~九月初)
1895年三角湧發起抗日活動,三角湧街在日人焚街後依原貌逐漸復建,
大正五年(1916)達支廳長推動三角湧街街區改正,
將原本狹窄曲折的街道加以拓寬取直,統一採磚造騎樓。
大正三年(1914)三角湧街與鶯歌之間的輕便鐵道通車,
而後與附近丘陵的支線陸續完成,
促成茶葉、木材、樟腦、煤炭等物產進一步的開發與輸出。
1920年地方制度大改革,三角湧庄隸屬於台北州海山郡,三角湧改名為三峽....
(以上文字與編修資料參考YAHOO知識)
在網路上搜尋了有關三峽小鎮的歷史...
吃飽喝足後,我們往老街前進....
有趣的看板"收驚新款上市"雖然是服飾店家有兼收驚的服務
但擺在一起還是挺新鮮的...
長福橋
長福橋是這幾年才興建的行人徒步橋跨越三峽河,連接長福街與光明路...
橋的一端即為祖師廟..
橋的兩邊裝飾120隻石獅子、及7座嵌琉璃瓦的中式涼亭,長福橋上可眺望三峽溪。
橋上有定點陀螺的表演...
歐吉尚的高超技藝...
民權街原名三角湧街,是三峽早期的市集中心。
今天所見到兩旁 的建築,是日治以後才重建的。
三峽老街是全台灣現存最完整的老街,一般指的是民權街的南段,
是台灣僅存老街中最長的(260公尺),
以紅色清水磚為主要材料,有100多座古老街屋。
十幾二十年前,三峽老街因為改建問題產生抗爭事件
因為房屋是土角厝、有傾倒的危險、有數起屋頂倒塌、人員受傷的事件
老街居民欲改建房舍
卻被文建會以三級古蹟只能整修一紙公文擋下
且維修不得改其結構、外貌
當時抗議聲不斷,後來經半數以上的居民連署
要求撤銷列入三級古蹟
經文建會公告,如今的老街又不是三級古蹟了
台灣古蹟保存不易多因氣候地質與建築工法有關
雖然現在所見的老街不再是百年前的模樣
但至少還保有類似的風貌
相較於某些地區的老街,徒留老街之名,好上太多了
山牆有圓弧形.山尖形.軍帽形等多樣造型,目前能保留著清代舊有紅磚拱廊亭仔腳,
以及日治時代巴洛克風格的三拱排樓立面,雕刻精巧多樣.....
猜猜看....這群麻雀為何聚集至此...
提示:跟這幾年瘋狂流行的食物有關......
知名的醬菜專賣店家
榮登世界最怪的食物
生意好到大排長龍
那群麻雀就在牛角店上方
因為店家都會切小塊供遊客試吃選購,就會掉了許多麵包屑...
這群麻雀就撿食的很開心...
說到三峽的牛角,應該也是拜網路所賜,
記得高中時期常常去三峽往大溪方向"飆車"(腳踏車/買菜的摩托車...無所不飆)
當時似乎還沒有這樣的特產...
這些年光是三峽就有多少牛角店,同樣店名的也不少
外縣市也很多加盟店(倒店的更多^^")
逛街一定要買的烤玉米
在祖師廟廣場兩側個有一家冬瓜茶的店家
秉持著有排隊比較保險的心態下買了二杯...
嗯...嗯...嗯...
我跟姐夫的結論就是"君子之交"...謝謝再聯絡
老街夜市不敗小吃...旗魚黑輪
會買就是因為這鍋油很乾淨...吃的比較安心
璇...妳不是在代言,不用出現這樣的表情....呵
老街上還有許多傳統小吃...
這個應該叫香蕉貽或是水果貽吧...我不知道正確名稱
小朋友挺愛的...
花生麥芽...這個超好吃...
金黃透明的麥芽淋在花生大地上
師傅用水來土掩的古拳法將麥芽瞬間掩蓋
壓......再壓...再...然後切切切...
吃了會"涮嘴"...好吃又不黏牙...
最後附上一張菩薩像,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
就在邊玩邊吃...邊吃邊玩之中,結束了今天的三峽老街之旅....
留言列表